9月9日上午,新疆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和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在烏魯木齊正式開館,標志著新疆在礦產資源展示、地學科普與自然資源資料檔案管理方面邁入新階段。
新疆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和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正式開館。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展廳。
作為“兩館一園”(新疆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室外科普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通過八大主題展廳,以實物標本、動態(tài)沙盤等多種形式,生動呈現(xiàn)了新疆地質構造演變、特色礦產資源分布及重大找礦成果。館內收藏了大量礦物、巖石、礦石和動植物化石標本,全面展示了新疆獨特的地質文化和自然歷史。試運行8個月以來,已吸引16.85萬人次參觀,深受地質愛好者和青少年喜愛。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展廳。
新疆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巖芯庫。
與此同時,新疆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巖芯庫,采用了國際領先的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巖芯的自動化入庫、出庫操作,顯著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準確性,是我國西北首家實現(xiàn)自動化管理的巖芯庫。資料檔案館還集實物標本庫、檔案資料庫、電子檔案庫于一體,檔案涵蓋地質、礦產、土地、測繪等多個領域,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自然資源資料存儲和管理中心。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展廳。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展廳。
對于全國游客,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不僅提供豐富的知識體驗,如“天地源疆”展廳的生命演化脈絡展示,還通過各類礦產標本和科普實踐活動,幫助觀眾深入了解我國資源的多樣性與地質科學的魅力。此外,博物館希望激發(fā)觀眾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增強對新疆地質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認知。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展廳。
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楊良鋒表示,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的建成,是新疆加快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義。
未來,“兩館”將致力于強化地學科普創(chuàng)新、深化產學研合作,并提升科普服務能力。計劃通過舉辦更多原創(chuàng)科普講座、實驗活動,加大對新一輪找礦突破戰(zhàn)略行動的成果宣傳,助力文化潤疆。同時,兩館還將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打造“絲綢之路地質文化傳播新高地”,為提高公眾自然資源科學素養(yǎng)和生態(tài)文明意識作出更大貢獻。
“兩館一園”的建成,不僅填補了新疆作為礦業(yè)大區(qū)缺少省級巖芯庫的空白,也為新疆乃至全國的地質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開啟了新的篇章。